023#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 / 尼可拉斯.莫則夫 ( Nicholas Mirzoeff )/ 2017.02.27-03.09

對於要寫視覺文化相關題目的論文來說,非常重要的參考書,我更認為它更多的是提出了一些「我們還得繼續討論的空間」。Mirzoeff一直是我在讀視覺文化不停會看到的名字,過去曾寫《視覺文化導論》一書,但該書成為我的研究材料卻還未真正重頭看到尾,其實我想這類的專書大概經常都是如此被使用的,之於研究者找尋它所要的材料,確實也並無一定要整本翻完的道理,加上它們也不是甚麼引人入勝的讀物。而這本Mirzoeff最新的著作,相對之下因為我們就正處於這樣一個,影像無所不在的環境,我們無法只趨於過去的哲學家、藝術家、心理學家提出的論點,它成為一個現代人必須去思考的議題,而作者從我們都熟習的影像出發,自拍、電影、地圖,它不再那麼學術領域,甚至有帶了些科學證據來和我們討論,讓書確實有趣了許多。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2#影像的閱讀ABOUT LOOKING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 2017.03.04-09

我的參考資料。(看完了暫時放著休息)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1#社企力 /社企流 / 2017.02.25-03.08

這學期上的藝文社會企業的第一本指定讀物。首先是對社會企業有了更完整的認識,可以連接到我上學期看的第一本書《社區設計》,發現原來那就是社會企業,並且是一種我很嚮往的模式,這也說明了我的修課動機,但不管是看了書還是上了課,這種熱誠倒是沒被持續燃燒,反而在我心裡留下了一些疑問。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9#老派約會之必要 /李維菁 / 2017.02.10-12

在今年書展中購入,結果我好像買到了一本前十頁每隔一屆就缺頁的書。我懷疑了許久,多翻幾夜之後才確定,這完全不是一種設計。(誤以為是設計也是很糗)本想打電話去出版社讀者專線要求更換,適逢周末無人接聽,又適逢即將離開台北。結果我是在前往花蓮的火車上讀完了它。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7#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 /陳儒修原著,羅頗誠翻譯改編 / 2017.02.07

此書是現任政大廣電系的陳儒修教授的博士論文,特別的是作者雖是台灣人,但其原著為英文,再經由譯者羅頗誠翻譯改編。開始念研究所之後,我便經常覺得其實最好看也最划算的(一次可以獲取到很充分的相關知識)就是讀學術論文了,但論文書寫形式因不同於一般著作,有著嚴謹的研究脈絡,要一般民眾讀還是辛苦的,而這本書經過翻譯改編,簡單粗暴的說法就是好看又好讀,我猜想是譯者在改編上的調整讓它成為很好入手的台灣新電影專書。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6#電影藝術與社會:批判明鏡下的電影社會史(上) /史文鴻 / 2017.02.05-06

雖然大學上過電影概論、電影理論,關於電影史都沾了一點邊,最經典的都聽過一些,該認識的導演該聽過的都聽過,但畢竟我仍舊沒有真真正正上過就叫做電影史的課程,也沒有看過此類專書,對於現今電影的樣貌如何成形,似乎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另一方面,所有人都會告訴你要研究電影,無論是電影的哪個部分,一定要從從頭認識好萊塢。那是會讓我有那麼一絲晚點再去碰的情緒來源之一。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5#內向者的優勢 /希薇亞‧洛肯 / 2017.02.02-04

每一個人都在內外像的光譜之間游移的,當然不會是徹底的哪一方,每一人也都是矛盾的,試圖從一本性格指南書抱著高度期待尋找自己,簡直是自討苦吃,沒被理解很痛苦,但被看穿大概又是另一個層次的痛苦,我該慶幸吧,自己並沒有被它給看穿。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4#香港電影血與骨 /湯禎兆 / 2017.01.27-29

以電影作為解讀當代社會的工具,作者湯禎兆自身定義他的書寫為「草根影評」,在記下此書的精華前,我想引述他以對自己期許的結尾,也是給予自己關於書寫電影的提點與期許:「一、相信典範,肯定經典;二、承認侷限,查找不足;三、師無定法,永遠學習。」(p292,後記-草根影評)。可謂用來警惕自己,看電影並持續書寫與閱讀的金玉良言。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3#留住一切親愛的(Hold Everything Dear—Dispatches on Survival and Resistance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2017.01.30-02.01

如 我 如 我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2#另一種影像敘事:一個可能的攝影理論(Another Way of Telling) /約翰伯格(JOHN BERGER)X 尚摩爾(JEAN MOHR)/ 2017.01.26

這是去年才在台灣出版中譯版本的作品,在序文中攝影師張照堂(連序都寫得很精采,尤其整理出一系列名家對影像的詮釋,研究生真的是很愛看到這種整理)提及此書出版於1982,我們整整遲了20餘年才與它見面,也就是看似新的書,卻也已經是經過歲月洗鍊的一種「新的攝影理論」了,但之於我無論哪個年代,一切都是新的。此書提出的論點,也真得至今仍是至寶,只能說是得到更多更飽滿的支撐,而非一個曇花一現的一時興起。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1#觀看的視界( The sense of sight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2017.01.15-1.18

(勇猛的連看了所有借來的柏格的書之後,還是從最難理解的開始吧)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另類的出口( The shape of a pocket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2017.01.11-1.14

在圖書館借的是2006年的初版,此書於2011年又再版。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9#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 /郭力昕 / 2016.12.27-2017.1.18

花了更多時間先閱讀,就把書寫與紀錄割一邊了。另一方面時,這本書會勾起我太多大學時期修力昕課的回憶。慘不忍睹的,只怪當時太年輕。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8#怒 /吉田修一/ 2016.12.?-12.31

荒廢了許久,沒有好好看完一本書,或者說課外讀物。果然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認真地讀完,對我還是如此有難度。我在跨年夜搭往花蓮市區迎接來找我的友人的公車上,終於把厚厚的2016年最後一本書看完了。這是一本我已經掌握了故事全貌的書,看得並不吃力,也許更多的成分是在吸取如何寫作這一回事。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7#美感教育 /黃光南 主編 / 2016.?-11.10
此書老舊到一張書封得圖片也找不著,是我在圖書感因為看到書中的一篇「電影與美感教育」而興起想借來看得念頭,有些感慨的是此書發行於1988年 ,會有這本書的編成正是因為當年舉辦了美感教育論壇,有各種領域的專家來談美感教育,包含音樂、繪畫、詩詞(文學)、自然等.當然也包刮了我吸引我的電影這個題目。也就是說早造離今日快要三十年前的時候,美感教育就被台灣教育界積極討論,但時至我們繼續討論的今日,到底有何前進?還是我們仍停留在原步。
每個主題的篇幅都不算太長,比較偏向學術性的撰寫模式,有些論點確實是有點過時,尤其有一篇名為「無字文學與美感」,煞有其事地說明甚麼叫無字文學,意思就是生活日常罷了,從日常生活發現美當然很是重要,但談著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夕陽,甚至是月夜之美,差不多就是小學生的等級在敘說美吧,很少有這種看完之後覺得自己看了一堆屁的感覺。以下還是就我個人感興趣的電影這個篇章多著墨吧。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6#聚。離。冰毒:趙德胤的電影人生紀事 / 趙德胤_口述 鄭育容、方沛晶_採訪整理 2016.11.4-7

「小時候我常常幻想,一覺醒來,全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改變了,包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自卑且怯弱的心靈。長大以後我慢慢發現,什麼都改變不了,於是就認命地開始找「活路」(活路為雲南話,意指工作)。在尋找的過程中,因為某些人、某些事、某些選擇,巧合地把我推向了「電影」這個活路。」--趙德胤 自序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5#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 /三蒲展 / 2016.?-11.2

延續之前看得社區設計、獨居老人等議題的系列書籍,又是日本的著作。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4#無用的日子 / 佐野洋子 2016.10.16-28

我總是在想我寫的日記這一輩子除了我自己(可能還有偷看的我媽)還有誰會來看別人的日記呢?不時還想著這個問題時,翻開了《無用的日子》發現自己正在做這一件事--「看別人的日記」,還是一個極為碎念憤世嫉俗的老太婆寫的日記呢。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 2016.9.28-10.3
一本書的寫與不寫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