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會開工了兩周,也就是我還未開工兩周,已經習慣時間敲敲的溜走,不再感到它緩慢。
而我還是,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一個節接著一個節,始終是孤身一人,而我依舊靠著電影紀事。
看了《1917》,慶幸自己沒有規劃的轉個彎看到了Imax版,循著主角一起踏過橫屍遍野的戰場,不敢再一次直視的一幕幕,我沒有辦法愛上這個電影,可是它又在一讓我知道我有多愛電影。看完這部片的那一夜,我忽然振奮起來、驕傲起來,「電影終究是屬於大銀幕的!」,《1917》完美的證明了這一點。這一切是怎麼做到的?這個故事,這個拍攝的手法。我知道,如果世界會繼續生產這樣的電影,我就會繼續奮不顧身的愛它。
映後回家的路上,我過著馬路,心裡湧上個念頭。這一輩子,我就有這麼一個渴求,一是讓我參與製作一部這麼偉大的作品吧!要不然,就是讓我嫁給一個可以創作這樣作品的人!這兩種,一種就好。雖然後者可能得到了我會發現自己並不滿足,但我靜靜地想阿,我就是這樣一個單純的渴求與夢想了,如果我的人生還夠長,這不是一個貪心的妄想吧?

這是我這半年以來,對於電影產業渴求的縮影,我每日每夜地,想著的是,我,究竟可以如何參與在裏頭。

再下一次出門,是心上人主演的作品《雨天.紐約》,亦說不上喜歡,就是賞心悅目。那天我順道拿上了兩張海報,預約了裱框。阿!真是不便宜。一直沒有收入,卻反而錢是花得更兇,那些積蓄也是我努力掙來的啊!我大可以問心無愧地花在讓自己心甘情願的地方。我不想在算計了,算計這筆錢花下去值不值。不知道父親在蓋新房子時也是這樣想嗎?在一些地方撒了大錢,然而,在那些需要修整的地方,讓家人覺得可以更好的地方,便又捨不得,便忍不出脫口而出,那得花錢!讓人聽了那話想要退縮。他是不是也是這樣,省了一輩子想要大膽地花,但是滿足不了每一個人,又收手擔憂。我不知真的清楚,我只知道我怕死了不勞而獲。

關於不勞而獲,這整棟房子都給我這種感覺。我會想著,房子蓋了總要人去住,這麼想好像是自己人好,但實際上是不是貪心、是不是鬼迷心竅?我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這棟房子的落成,實現了我這個願望嗎?每走進去,每次開始思考我要怎麼布置它、改造它,我就感到不踏實。上個週末,因為想順道去台中國立美術館看展,搭上父親便車在新竹住了三日。為了看展而獨自一人到台中的那個下午很踏實,花自己的錢、走自己的路,時間,操之在我手,因為我一個人。我喜歡這樣一個人漫遊在美術館一天,雖然我漸漸對藝術的影響力沒有那麼著迷,我不知道自己擁有更多的知識是好是壞。

回到新竹,一切就顯得不切實際。我搬出父親買的要價十萬的短焦投影機到三樓房裡,對上我深思許久最合適的那面大白牆,定位、調整投影大小、拉上窗簾,這是我夢想裡的,我想擁有一間房間,更想擁有的是屬於我的放映間。我擁有了自己的大銀幕世界,但我不知道,該不該說是我擁有了。我終於看起了擱置了很久的《愛爾蘭人》,為了表達我對馬丁史柯西斯的敬意,這個堅持大銀幕屬於電影的大導演--我一直盤算著,我在這間小放映間投影的第一部片子,就決定是這部了!成功的,調整到一個最佳投影位置開始放映的那刻,我好想與人分享,一起共享,這樣看電影的美好。可是我退縮了幾步,我怕,這更像是炫耀而不是分享。我並不想炫耀,我是害怕,知道這叫做不勞而獲。這種感覺,讓我又意識到到,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們,他們為何可以那麼自在的享受富有,而「我們」,知道得先努力才能換取富裕生活的我們,不恥他們認為那些奢華享受是理所當然。我也想到,住在台北市房價極高、裝潢高級地帶的朋友,每當我走進這樣的朋友家,「階級」這件事就會猛然浮上我心頭,當你忍不住露出訝異這是如此奢華的表情,對比著朋友不經意散發出優越感的情緒,彼時,我會在內心念著養尊處優的他們彷彿飄在上空,我鄙視那種好似在向大家炫耀的優越感。但此刻,我才發覺自己有多麼錯誤,如果,他也不過是真心想要分享呢?面對這種從天而降的優越生活,我特別不踏實,因為我就從未擁有過這樣不勞而獲。那個下午,雖然有了自己的大銀幕,我東想西想,打從心底沒有進過《愛爾蘭人》的世界。

而趕著這天看完這部片,是因為隔天是奧斯卡頒獎典禮,我也盤算好了。過去幾年剛好人都在花蓮,為了看轉播還要努力找網路資源,找得特別辛苦,今年終於沒有事情,可以在家好好看電視!我都打算好了,我就要在這個「自己的房間」、「自己的電視」享受一切!但其實,我也好希望能夠邀請朋友一同共享,如果真的擁有這樣的房間,我多麼希望,這是和我一起熱愛電影的朋友們共享的空間。正當我對自己生出的社會階級有著更深刻體悟的這幾日,對自己住進一個打心底認為自己不該擁有的空間---卻仍持續享受著它---,韓國電影《寄生上流》橫掃了奧斯卡。我隱約就是這麼覺得,這個狀態,就像是寄生上流的那一家子。

如果可以,我真的只希望,我是通過自己努力而得來甚麼的。
縱然試著說服自己,這一個從天而降、不勞而獲,也可能是自己活到二十多歲的前半生,又或上輩子積了甚麼福。可就仍跟自己過不去,尤其獨自在客廳觀影,叔公回到家的那一刻。這些擁有是因為叔公擁有這一大筆遺產,這筆遺產讓這個家族的不團圓搬上了檯面,讓父親對叔公的照顧,也可以被編寫為父親看上叔公遺產的劇本。倘若時間久了,我、我的家人、整個家族的人,定許就摸不清真相了。我不敢問父親,它覺得自己值不值得擁有?可父親不只一次提起,讓叔公的遺囑中寫上把遺產留給我。

繼承遺產是讓人貪心的開始,還是間負責任圓滿他人遺願,最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的時刻(說不定我真的擁有了會被我拿來投資電影?)。我根本不敢,不敢得到、不敢想。不敢說.....我對叔公沒有甚麼深刻的感情,我不太知道如何與他相處、與他對話,我沒有那一份愛。那一份可以驅使我願意照顧他後半生的愛,所以我沒有資格,我不敢。

愛情不能免強,原來親情也是的。我沒有辦法免強、假裝自己對叔公很有感情,除了母親總跟我說兒時叔公最照顧我,諸如此類的話,我就是對他沒甚麼感情。我知道,正因為如此,若我接受了這個房子、甚至接受了父親說的讓遺產登記在我名下,隱約要生長出的貪婪,將大過於我對這一個人的愛。防止貪婪生長的方法是,我得一開始就拒絕它?這樣想是對的嗎?感情能夠慢慢再培養起來嗎?就像是枝裕和的電影裡總是在討論的,是我們生活在一起的證據還是天生就留著的DNA血液?

每天每日,日常生活裡的疑惑,千萬個為什麼纏繞著自己。母親從香港歸國,按政府規定得居家檢疫14日,大哥不希望母親回來住台北家,與父親商討後說服父親將母親接回新竹住。我是一個負責傳話的工具人,當母親在線上調侃的語氣回覆我們不想念她、大哥給父親洗腦時,我嚴肅地做了疑點回應。她再以信仰之名回應我時,我一度在夜裡想著是否要發出這樣說並不正確的言論與她正面對決,但我不希望她受傷、不希望她不開心,我希望大家要互相理解。好難,真的太難了。因為她一回到台灣就顯得不開心、不願意對話,大哥寫了一封我與父親都不知道內容為何的信讓父親交給母親,母親下機後就一值不語,她不語,我擔憂,我決定軟化,多麼完美的情緒勒索攻勢。永遠抵擋不了的、阻止不了的是這一種情緒勒索。有時我不明白家人之間的我愛妳有甚麼好懷疑,但是,當愛都成為最強而有力的工具,我們無不時刻懷疑,他真的愛我嗎?也許我以為是母親以無聲抗議動用了情緒攻勢,殊不知的是哥哥的那一封信,會否才是他最完美的情緒勒索工具?他是不是說了...為了大家好,媽媽不應該回家?

這是我自己想的劇本。我最好不要再這樣自以為是的臆測下去。
我偷偷希望自己練習無情一點。最近我會想念,在花蓮一個人住的日子。
 

但是我會寂寞,我知道一個人的時候,沒人對話的時候,有多麼寂寞。
除了電影,我努力讀書好充實自己。買了好幾本新書,就像前面說的,我花上了更多錢,比起還有收入的時候。
讀了頗受好評的長篇小說《鬼地方》,故事簡介就深深吸引了我,一個關於主角不想要面的鄉下老家,裏頭藏滿了秘密。我期待作者回應出為什麼不想要回到家鄉的原因,我想知道那一代的他們都發生了一些甚麼而開始遠離家鄉,因為我沒有家鄉,我總是暗自不滿那些有鄉而不歸的人。這是個引人入勝的精采故事,壓抑不能承認的同志之情,女人在台灣傳統社會中的次等地位,不被期待的女孩子們,徹底失敗的婚姻,嫁給富豪卻發了瘋的精神病患者,外表光鮮亮麗深陷家暴之苦多年被關在家中的高學歷女人、貪汙入獄的官員、擁有姣好身材美麗外表卻無法做愛的自殺者、移民歐洲卻殺了同志情人的作家......一個個的角色設定吸引著我想深入探索,堆疊烘托出台灣暗藏多年的社會問題,讀著讀著,我一直在等待作者帶領我更深一步的看見、思考「為什麼?」,我並不ˋ是要他寫一個答案給我,我希望他能讓我從這個寫實的故事裏頭找到線索好讓我思考這都是為什麼?受家暴的女人為何不反抗?為何殺了曾經深愛的同志情人?不願意再回去的「鬼地方」,真的是一個不值得再回去的鬼地方嗎?我找不到更進一步思索的路徑,五姊妹加上母親,這六個女人,我幾乎沒有辦法真的認同他們行動,因為無法認同就沒有縫隙往前一步理解。這是一個點出很多重要問題與議題的小說,但我卻很難稱他是個好故事,定許,就是個好題材。作為女人,我期待這些女人的處境被挖掘的更深,而不只是映照了某一個現實存在的女子。

可能,是我太期待一個描述不想回去的地方的小說,可以給我一個為何妳們不愛自己家鄉的答案。我太期待了。
而也許,我最近在想,我不願承認的家鄉,是我這一輩子住最久的這個城市,這個屬於我最久的房間,我一直不喜歡的土城。一個想不出哪裡有特色,哪裡值得依戀的地方。除了交通還算便利、買東西還算方便,沒有窗戶、不會有陽光灑入的房間,我一點也無法依戀。
 

不確定土城是不是就是那個讓我最沒有動力的地方,但至少我是在這裡重新拾起了書本閱讀。我想要真的好好說個故事。
尷尬地參加下一份工作的春酒,27歲終於要做到第一份影展正職,不知道自己能否適應,但我正努力地,讓自己融入那裏。就連學妹們都是舊人,而我卻是個新人,我試著適應自己這個新人。
再看了一次《她們》,熱鬧不停歇前進的女孩們,喬盯著自己即將出版的那一本《小婦人》,眼睛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我想成為她,我好想要我就是她。第一次看時就猛然有這個念頭,那時我還恍恍惚惚,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寫下去,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才氣寫下去?如果喬是在妹妹貝絲之逝後再一度為了她拾起油墨,那麼我呢?因為閱讀、因為電影,那些激起我希望我要留下這樣一部作品的作品,讓我的故事世界彷彿又燃起了希望。

我太喜歡Jo了,我希望那代表著,我是喜歡自己的。好似和她就連錯過愛情的方式都是一個模樣,在那個草坪上,她拒絕了婚姻,拒絕了男孩。就像在那個海灘上,我知道再往前一步他就要說出來了,不,你不要說!你說了,我們的關係就終止了,就連那個情緒的波折都一模一樣。一樣到,我有一股衝動想告訴男孩,你是否也在距離我有十二小時時差的世界看了這部電影,是否看到了這一幕,是否知道我有近乎一模一樣的情緒。我停不下來想著Jo與Marmie談心的那段話,我也受夠了人們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可是我發現自己更渴望被愛,發現自己真的好孤單寂寞。
 

誰知道呢?我動情於電影裡的角色懂我、理解我,我和她一樣所以我並不孤獨。又看了一次電影的這夜,我再一次憶起這一段錯過的戀情,我所狠狠拒絕的一段情。再想了一遍我們走過的地方,憶起看過的電影,那是愛情電影阿!我好想念。但是我沒有辦法走進一段穩定的關係,就像是我現在仍再害怕走進一份「穩定的職業」,我沒有辦法想像每個晚上要跟某個人像例行公事一樣聊天講話,那樣久了我就會不知道這是不是愛情,會嗎?我根本沒有嘗試過,所以我只是想像與臆測。我沒有辦法愛上一個人,卻又希望愛上,再一次打開交友軟體,當對方講我是文藝青年、氣質女孩,我只是苦笑,我不相信在這裏頭會找到甚麼愛情。

也不清楚自己再找甚麼。翻來覆去,一面重拾了要一直寫下去的決心,一面為未曾開始過的愛情哀悼。
我終究是個無情_之人,啊,原來今天是情人節。
 

在恍然發現的那一刻,「我好孤單」,不留情地襲來,然後想起了你。
深夜裡發了一條可能隔天早上起床就會想刪掉的限時動態,我在嘲諷自己已逝的年少身分與孤獨之情
也許12小時時差的你很快就會看到,
發現孤單的我你會回應嗎?你會如何回應?我暗自期待。

而你,就給了我一張又哭又笑的表情符號,
像很多朋友一樣。大家都知道我最愛說笑了,而我也總是,

很好笑。  我想,再過幾年,可能就是,

 

可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