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逃避現實的幾招,電影院與演唱會。文藝少女最會

 

對於讓自己過得爽一點,越來越不客氣了。
八場小金馬加一場林宥嘉演唱會的周末行程,腦子裡雖然仍夾帶著那一個難解的問題,至少都獲得了舒緩。
至少,我十分滿意自己今年的選片,以及沒有再最後一刻放棄撒錢看演唱會。

自從提了要討論電影中的青少年這個題目,看所有的片子都在追尋蛛絲馬跡,然後還是一個作品也挑不出來,然後後悔極了,然後就一直無法有然後了。
以下是小金馬電影日記

1. 
看《他媽的17歲》的少女成長驚覺自己老得不再適合打轉於十七歲卻不肯承認,應該說是該清醒了,有些煩惱十七歲的時候有權利擁有,有些則完全不。這就是擊退我繼續探討青少年與青春下去的一場開始。特別的是這一場恰巧是我這學期持續去旁聽富邦到景美女中開電影課的校外教學,但還來不及聽到真正親春期少女的心得。實在羨慕,總是羨慕,我高中的時候從未知道這些事。

2.
看過ㄣ遍《萬花嬉春》中的經典片段,但大銀幕還是頭一遭,忽然之間知道甚麼叫做真正的電影創造出來的幻想空間,尤其還是像歌舞片這樣不切實際的東西,像這樣講拍電影的電影,偏偏它告訴你一切都是假的,卻還是在那個當下瞬間笑得合不攏嘴,忍不住在心中喊一百萬遍bravo,一切都超越言語可形容,詞窮得只能問出「怎麼會這麼好看」,我不知道我被甚麼給迷住了,落幕了之後也並沒有完全想透,滿確定的是我這個迷戀才華的女子,被當年電影中的金凱利給電到了,緊接著下一部《花都魅影》,其實方方面面都不敵萬花,後面的歌舞橋段雖精湛但簡直成了一個單純的歌舞秀,還好有個令我賞心悅目的金凱利。

另一方面,第一次對歌舞片如此著迷,又更加強我對於電影就是一種娛樂,不然還存在著幹嘛,以及要從電影中找到甚麼答案的矛盾。我的信仰真是隨時都會崩壞。

3.
少數今年看的「新片」,我就是為了妻夫木聰阿!之後被認識的工作人抓去訪問為何選這部,又對這個答案感到難以啟齒(被抓去問要許願看甚麼片竟然也一時說不出,好糗!)。《愚行錄》也許是原著小說本身就是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基底已經贏了一半,但在知道這是從波蘭學電影回來的導演的首部長片作品,還是驚艷不已。也不知道該怎麼定位這一部片子的類型,說是犯罪殺人懸疑片也不是,社會寫實似乎又叫人感到太絕望了。一直都覺得可以猜到聰的角色和妹妹之間的問題,也不知道是自己實在越來越會猜出一種最邪惡的結果,還是他們的演技由內而外的說明了一切,我總是能夠隱約的感受到。那種叫人不舒服的,喘不過氣的,卻又得說這世界老是這樣子的真相,被呈現的沉穩、扎實,忽然就有點想對比自己先前看完後也大讚一翻了的《目擊者》,一相對之後還是覺得台灣好像還端不出這一類講述人性黑暗面的作品,當然也許一方面是,日本社會比起臺灣,人性的陰險、階級的排位、那些根深蒂固的社交作戲、為了往上爬的暗黑文化,還是比台灣多了太多吧(?)這算是一種安慰自己的說法嗎?

又來個另一方面,想到題題目的時候也被老師建議可以寫演員,雖然也有興趣但想了好久卻也覺得找不到甚麼代表性的台灣電影演員好寫,譬如臺灣似乎就始終還沒有一個如日本的妻夫木聰。我一向不愛說別人有我們卻沒有這種話,但我最近卻無法不一直有這樣的發現。

 

4.
今年的焦點影人宮藤官九郎,就有幸看了這部《午夜駭嗑浪人》。實在是太鬧了。鬧得令人喜歡不容易,但鬧到最後覺得有點太長。差不多就先講到這裡。
另一部想短短講的是《周末狂熱夜》,好,但也許是其他都太好了,在今年這一片選片中就顯得在我心中沒那麼突出了。還有約翰屈伏塔就算年輕瀟灑身材一百分,仍舊不是我的菜。

 

5.
重頭戲絕對還是《猜火車》。嗚嗚嗚真好看。都遲到了二十年。
說來這還是一種很奇怪的經歷方式,在T2散場後我和朋友聊著覺得接著看覺得很完整很痛快,我對這份完整卻產生了一絲質疑。不管是電影中的還是現實中的,都真正過了二十年,人家等了二十年.我們卻過了三十分鐘就把它給吞了。如果不去期待在看了第一集之後還有之後,也許就會完全不一樣了。我突然很努力地想挖掘出這二十年的感受,它不是一個架空的對過去或未來的想像,而是真正實在的時間流逝,這一個故事裡的青少年成長了二十年之後(又要來打敗我的青春成長主題!),歷經了那一個糜爛的毒品世界,來到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21世紀,在過去好像大多的作品在處理這種「多年之後」(因為是一種當下的解決)對待年少時的抉擇,一向是多年再見後的一笑置之,當然也有一種極端的主題是等待多年的報復計畫執行。然而在T2中呈現的是一個對於這份背叛始終懷恨在心,他們在這二十年過去卻好像是停滯的,沒有長大的,暴力的還是暴力,吸毒的還是吸毒,搶錢的還是搶錢,可他們已經不再擁有青春無罪的赦免權了。當然其實他們還是變了的,又或者是導演在這個屬於一部片的結構中,而不是兩部一起看的結構,讓觀眾看見角色的成長與改變。而最終仍舊訴諸了一個溫情的懷抱之中(以及壞人有壞報)。
到頭來這二十年來變最多的可能是導演及編劇。我似乎可以試著推測出,如果單看T1我很可能會不知道要怎麼喜歡它,但又會頗喜歡它。主角們的一言一行都太令人道德觀失衡了,並且完全沒有要帶觀眾在最後看見這一切導正的意思。那確實又是個極為悲觀的決定,帶著背叛逃走,看起來是沒有希望的。果然我們在二十年後看到的就是主角的仍舊失敗了,只是最後卻訴諸了一點希望,這就是我眼中的導演的改變多過任何一切,又或許是這第二部存在的意義,一種悲觀之中的必須樂觀(強顏歡笑的樂觀?),主角的一大段「選擇生活」說,有那麼點說教但字字句句真的寫得太精彩。也正是這一個當下的時代,我們在信奉的一種價值觀。
我想我始終還會一直去想的,不是電影拍攝的手法,導演的創作理念,而還是那個二十年這些少年長大,究竟如何成了這個樣?
用三十分鐘想二十年,並不容易啊。

小金馬能夠結尾在猜火車,也是個再好不過的落幕。

 

下一個小主題是演唱會。第三場了,第三次看林宥嘉的演唱會,十年了,從國中三年級看星光大道到現在。
看演唱會前和曾經失和的朋友聊了兩個多小時的天,我們已經和好很久了,可以單獨暢談很久了,我想不起來的事真的一時之間多了好多(前天翻閱著大學時期的臉書社團,念舊到不行想要回到過去到不行),朋友說上一次看的時候是大四,正值我們冷戰的時期,要猜拳分座位時她心裡尷尬到不行,這件事對她而言似乎歷歷在目,我卻忘的一乾二淨,後來再回家的路上我似乎才有那麼一點印象起來。但我們都意想不到的是,終究還是陪伴了彼此看了每一場林宥嘉的演唱會。謝謝他還見證了我們的友情。

在這場演唱會,尤其聽宥嘉的慢歌,才又驚覺我們愛著這個歌手的歌究竟有多麼的悲觀。我大概也已經指不出多年前看的第一場演唱會和現在這場有何不同,但有感覺的那幾首歌,還是那麼有感覺,尤其聽到〈一個人練習一個人〉,竟也可以想起當年初聽到歌曲心中的共鳴,而現在則又有另一番新的心情感悟,是不一樣的,但一樣的結果是孤獨。還有可以確定的是,宥嘉又更有魅力了,成長大概也是這麼一回事。愛一個人愛十年。

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要忘記你曾是怎樣的一個小孩
不要忘記你曾希望變成怎樣的大人」

於是,這樣的話好像成了某種精神喊話。那種在悲觀之中必須樂觀面對的精神喊話。我早就動搖這是不是根本做不到我才要一直說,但我卻也跟著一直說了阿。

 

我們的記憶總是片段的。
這些都是我記得的。


我選擇的,
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d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